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改革——看电影《夺冠》有感
看完电影《夺冠》,心情久久难以平复,我为中国女排的顽强拼搏精神感动:一个体育比赛项目,一种历久弥新的精神,留下了时代拼搏的印记,激励着无数中国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奋勇前进。
影片中郎平以教练的身份重回中国执教,她顶着巨大压力,面对体育总局的担心和质疑,直指中国体育训练方面的种种弊端,锐意改革,强势出击,看得热血激昂:“单靠精神是不能赢球,还必须技术过硬”,“引进大量人选挑选队员,以前国家队是12个人,现在我可以选30个人,30个人如果不够,那就50个,还不够,那就100个!”“取消主力替补转化为首发和非首发”“全球招募优秀教练员”。
她带领女排采用国际视野练专业,强技术,攻战术,团结协作,顽强拼搏,在2016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,中国女排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,逆转战胜塞尔维亚女排,拿到里约奥运会金牌,带领中国女排重新登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!
女排从低谷中崛起,这是女排的辉煌,也是中国的荣耀,成绩的背后也是顺应时代勇于改革的结果。现在湖南省地勘单位改革已经从文件变成现实,省“四大局”合并成立湖南省地质院,下一步将对48家院属单位实行合并转型。在很多人的观念中,推进事业编制改革,意味着打破铁饭碗,是一件值得惊慌的大事,我队很多职工从进入核工业系统的第一天起就带着事业编制身份,已经熟悉并满足各种依附于事业编制所带来的福利,但改革之后,则必须用新的思维方式和管理规则来待人处事,有的拥护,有的反对,有的徘徊,心态各异,众生百相,真是各怀心腹事,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。
身为一名有着28年工龄的“老职工”,我特别能理解一些人对编制改革的担忧和抵触情绪,毕竟在体制工作多年,基本等同于“温水煮青蛙”,在事业编制的堡垒中很多职工已经基本失去了进取心,如今一谈改革就容易出现“本领恐慌”。担心自己不能适应新的工作形式和新的考核制度,还有很多人担心的是在铁饭碗被打破之后,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和能力的自己,前途或将充满未知。
实际上改革并没有一些人想象中那样可怕,用积极心态拥抱改革才是最可取的姿态。如何保持积极心态呢?我们应该如何保持自己的竞争力?
首先,要有乐观主义精神。影片中郎平被问:试了十四个阵容,输了十三场,还要试吗?答:还可以再输。尽管输得只剩下最后一个阵容,郎平依然保持乐观:自己并非一无所有,收获实战经验后,还还可以看到希望,看到自己的资源和价值,不怕输,不服输,积极乐观,沉着应对!
“以前咱们打比赛,老是背着个大包袱,成天就说拿冠军,拿冠军,拿了亚军都算失败。姑娘们,明天要比赛了,过去的包袱由我们这代人来背,你们应该打出你们自己的排球,你们应该振作起来,放心地去打,放开了打,豁出去打,我和你们在一起。”
女排精神是中华体育健儿和中国人民砥砺奋进的象征,激励着更多人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。只有每个人轻松应对,乐观笃定,才能沉下心真抓实干,才能不畏难开拓思路想办法。改革一定会触及有关部门,人员的切身利益,这就需要我们放下思想包袱,豁出去,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,投入新的挑战,党永远和我们在一起!
其次,提升学习能力与拥抱变化的能力。影片中郎平反思:“为什么那么在乎输赢,是因为我们内心换不够强大!”如今,改革势在必行,“变化”必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题词,为了重新激活职工的工作积极性,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,我们必须加强学习,不断自我提升,自己有本事,内心才更强大,才能不被时代抛弃,才能无惧改革带来的任何变化。常言说得好,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有饭吃,而是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有饭吃,与其每天惶恐焦虑,倒不如积极拥抱改革,抓住改革带来的新机遇。
让女排精神融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,让体育精神助力改革发展,“中国女排愿意接受任何世界强队的挑战。”我们也愿意接受事业单位改革的挑战!(文/301大队·李芬芬 编辑/苑湘宁)